
面对自主品牌的“0息战”,合资品牌开启了正式的反扑。
自主新能源的压力下,许多合资品牌不约而同地吹响了集结号,尤其是传统油车。有的降价幅度甚至创造车型历史最低价,2025年开年就见证历史。
一汽奥迪一口价,Q2L 35TFSI进取型12.98万元,新Q7 45 TFSI黑武士版一口价45.99万元,售价下降了14.99万元;高配的55 TFSI一口价53.38万元,售价下降了17.3万元,刷新历史最低价;
广汽丰田威兰达全系一口价12.98万元起,锋兰达全系一口价8.98万元;
大众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推出一口价14.98万元;
北京现代多车公布一口价,索纳塔11.98万起、途胜12.98万起、库斯途13.98万元......
很明显,合资车企在今年的促销战略就是一口价。有人说,在疯狂内卷的新能源时代,这成了合资的最后手段。
价格的确非常吸引,但在下单之前,值得剖析一下个中动机。
降价的方式有很多,去年新势力都爱用“换代”去降价,到了今年开始用“5年0息”,到了合资这次集体用上“一口价”,其实都是变相的降价促销手段。
所谓“一口价”,即取消传统的价格谈判环节,以透明、统一的价格销售车辆。第一个这么干的是特斯拉,再由自主新势力发扬光大。
没想到,市场非常青睐这种销售方式,在这之前,有时候为了货比三家抄个底价,甚至要把整个城市的经销商都跑一遍,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不搞套路、免去繁琐价格谈判的买车方式。
正是这种销售方式,让消费者“抛弃”了合资。
如今,合资集体选择一口价去促销,明显比什么换代和免息更加针对自身痛点,可以确认,TA们是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的。
有网友感叹,本来就是浪费消费者时间和金钱的陋习,非得等市场来教育来倒逼。
尽管近期一口价屡创新低,但有猜测称,还能降。
去年中旬,有日本媒体整理出一份车企单车利润排行榜,其中通用汽车以2.8万元居第四,丰田、本田、现代、福特、日产排在第6到第10名,单车利润均超过1万元。有趣的是,比亚迪排到了第11名,也是自主品牌之中排行最高的。
如果全球数据没有参考价值的话,国内销量够说服力了吧?
去年8月上汽大众途岳新锐开启7.99万起的一口价,次月销量直接翻倍,到了12月甚至大涨到1.8万辆,在今年1月这个淡季也保持1.3万辆的成绩。
一口价15.99万的帕萨特创造月销3万辆、别克和凯迪拉克去年国庆也靠一口价爆了单,屡试不爽。
另外,一些合资车型本身还有“三根钉”,如常年挂在销量榜前排的速腾、轩逸、速腾、帕萨特等。由于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方面仍有进步空间,这个独属于合资的舒适区,尽管在慢慢缩小,但还能待一段时间。
如果说打价格战,合资还有资本去做持续的抗衡,那么下一个阶段,会是长安、比亚迪挑起的技术战、智能战,或许那才是加速战争结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