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等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全国各地的“工改工”实践给出了探索的新方向。根据《通知》要求,为期4年的试点,将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为重点,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为此,围绕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等4方面提出多项任务,并为探索“工改工”与“工改商”“工改住”联动改造创造条件。
政策的背后,是我国从增量到存量发展路径的转变,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路线的体现。针对我国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低效用地等问题,通过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能够有效增加建设用地供给,保障产业项目落地和转型升级。而在43个超大特大城市推行试点,则可以既局部又全面地进行探索创新如何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政策机制。
想要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存量土地的可观潜能不容小觑。作为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超级平台,中南高科一直致力于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把响应国家战略作为创造社会价值、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动立足点,并在“存量挖潜”领域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覆盖武汉、苏州、廊坊、中山等多地园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政府方、产权方、运营方三方共赢的样本项目。
围绕《通知》目标, 发挥工改优势
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效益,《通知》要求试点城市要坚持把盘活的城乡空间资源更多用于民生所需和实体经济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大幅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和新上工业项目的容积率,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等,而这也正是中南高科所擅长的领域。
深耕产业园赛道多年,中南高科积极参与到多个城市更新与工改项目中,主动担任链接者角色,针对当地产业特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中南高科凭借在集约开发、工业上楼方面沉淀大量成熟落地性强的操作路径和经验丰富的团队,协助政府实现高效落地,并围绕区域产业升级方向,配合“腾笼换鸟”的企业招引,实现新旧动能切换,实现多方共赢。中南高科项目不仅获得了地方的高度认可,也收获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长江日报》、《河北日报》内参、《南方日报》等多家党政媒体的积极报道。
激发新动能,打造多地”工改”标杆
1. 中南高科 · 武汉东西湖科创中心
政企合作典范 区域首个平台型产业园区
中南高科此项目所在地块位于武汉国家网安基地一期核心区,占地面积196亩,建筑面积约25万方,毗邻中金数据、赛德、弘芯半导体等大型优质企业。然而自2019年3月土地出让后一直未开工,也没有产生经济效益。2020年中南高科介入后,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在当地政府支持指导下,2020年6月,项目审批完成,8月正式动工。同时,中南高科围绕临空港四大千亿产业启动招商,截至2021年6月3日,共签约企业4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 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瞪羚企业3家、科创板准上市企业4家、网安企业10家,实现入园企业年总产值12亿元,总税收4000万元。
作为临空港第一个平台型产业园区,项目的快速扎根生长为闲置土地带来了新生,激发了片区经济提质增效的新活力,获得《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
2. 中南高科 ·苏州锦荣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聚集地 “产、城、人、境”融合新型园区
盛泽不仅是江苏南大门,也是中国丝绸之都,近年来,当地立足产业优势升级转型,开辟出新材料发展“新跑道”。但项目所在地块自2016年被政府收回后一直闲置,未能为盛泽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022年6月,中南高科成为盛泽新的合作者,落地苏州锦荣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南高科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占地面积218亩,总建筑面积28.6万㎡,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打造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聚集地。
2023年2月,园区首批9 家入园项目正式签约,总签约金额3.65亿,总投资约4.2亿元。目前签约企业数量已超过30家,招引新材料企业占比67%,优质企业占比55%以上。预计达产后产值28亿,贡献年税收1.1亿。
3. 中南高科·燕郊电子信息产业园
城市更新标杆 区域“腾笼换鸟”典型案例
中南高科该项目所在地块位于燕郊高新区,占地面积96亩,建筑面积约13.6万㎡。立项之初,为了共同盘活这块闲置10年的地块,当地政府与中南高科合作梳理土地有效信息,与土地所有方积极展开三方会谈,快速敲定合作,启动土地再开发。
中南高科依托多年来在产业开发能力、产业资源导入、产业服务赋能方面积累的经验与资源,为项目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军工细分产业等主导产业,中南高科致力于打造核心产业聚集效应。
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中南高科该项目已签约企业32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10家、航空设备制造行业6家,以及精密仪器仪表、海洋装备等其他行业企业,优质企业占比80%以上,年产值33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从“低效地”蝶变为“高产田”,项目凭借成功经验,成为当地产业发展“腾笼换鸟”的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4. 中山城建·中南高科·黄圃智慧科技产业园
中山首个公开遴选村企合作“工改”项目
中南高科该项目位于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工业区内,周边产业项目密集,包括近年来黄圃镇重点引进的多个新兴产业项目。相比之下,地块原有产业类型和产出相对较低,以传统家电制造、五金制品、塑料配件等为主,是典型的低效工业园。
2022年,中南高科抓住当地“工改”契机,携手中山城建成功竞得该地块,在全镇率先采用村企合作模式,联手布局中南高科在中山的第三个高标准产业园,也是中山首个公开遴选村企合作工改项目。
项目总面积57亩,聚焦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计划引进规上企业不少于10家,其中亿元企业不少于1家,致力于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智慧家电产业聚集高地,预期总产值超6.8亿元,,年税收不低于3400万元。
中南高科深知,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南高科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同样如此。作为“服务中国制造业的超级平台”,中南高科将坚定不移响应国家战略,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稳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