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蓝筹业绩让人愁价值投资被“打脸”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文辉    发布时间:2016-08-29 17:01   阅读量:10215   

曾几何时,价值投资一直是被监管部门推崇的典范,甚至认为所有的非价值投资的炒作都是投机,概念炒作更是必须遏制的投机。这种很理想的想法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中国石油给了所谓价值投资一记闷棍。

中国石油曾经是大盘蓝筹股的典范,发行价每股16.7元,开盘价每股48.6元,不过这个价格也成了中国石油的千古绝唱。去年,中国石油还有每股0.19元的业绩,到今年就惨不忍睹了,第一季度一度亏损,上半年仅仅赚了5.7亿元。以4万亿的总资产半年赚了5.7亿,这个盈利能力让人唏嘘不已。没错,这就是所谓的大盘蓝筹股的现实情况,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价值投资?

不仅仅是中国石油,很多我们认定为蓝筹的公司,其实都有巨大的隐患。比如市盈率奇低的银行股,很多人都认为是在贱卖了,市盈率与市净率双低,这在全球都不可思议。但是,在A股有QFII可以投资的今天,为什么外资没有大举建仓银行股,或者把银行股买到举牌?难道他们不知道在中国银行是最赚钱的行业?其实,大家只要看看最近几年银行股的业绩增长速率,看看为什么银行拼命提高坏账拨备,看看为什么银行那么热衷于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再看看银行除了利差还有什么可以赚钱的能力,一目了然。在中国,99%以上的银行赚钱靠的就是政策保护的利差,其它服务类项目基本都是不赚钱的,或者说很难赚钱。而由于宏观经济将长期维持中低速增长,坏账隐患越来越明显,银行利润被侵食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这种预期下,再加上中国银行股那庞大无比的筹码,怎么可能让人喜欢?

蓝筹股缺乏持续的可预期的长期稳定增长前景,这就是在给价值投资 “打脸”。是的,A股也不是没有价值投资的典范,比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万科,复权以后的股价趋势都是长期向上的,但是这样的公司在A股里完全就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就给价值投资出了个难题,既然没有可以值得价值投资的标的,我们怎么去价值投资?中国石油和一大批银行股就是典型,它们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关系密切,既然我们已经定性未来很多年宏观经济都将是L型走势,这些大盘蓝筹股基本是没有业绩爆发的可能性,既然如此,怎么去价值投资?

中国资本市场有自己的国情,它和中国经济一样,特别是改革以后的中国经济,诞生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新锐企业,也有一大批艰难转型的传统企业,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资本市场更加年轻,它毕竟只是一个成长了二十多年的孩子,比起成熟资本市场拥有大量成熟稳定的企业不同,一大批企业都是起伏不定,一大批企业有可能脱颖而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搞形式主义的价值投资,怎么可能?在A股市场,应该是能为我所用者皆可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为了方便监管而堵死通道,把交易还给市场,让市场自己做选择,须知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监管要学会 “抓”,更要学会 “放”。

热搜:业绩,投资,蓝筹,业绩,投资,蓝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蓝筹业绩让人愁价值投资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