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甘肃会宁171名教师集体出走再现教师离职潮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陈默    发布时间:2015-12-28 09:54   阅读量:16478   

  核心提示

不久前,甘肃会宁171名教师集体跳槽至公安战线,如此大规模、集体性的跳槽将会宁推到了风口浪尖。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称作“状元县”的会宁,缘何出现教师离职潮?

不久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让河南女教师顾少强走红网络。而今,甘肃会宁171名教师集体跳槽至公安战线,如此大规模、集体性的跳槽将会宁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盛产“高考状元”而被称作“状元县”的会宁,缘何出现教师离职潮?

 新闻回放:

  “状元县”171名教师“出走”

11月5日,会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人社发【2014】270号文件转发了《关于2014年白银市县区公安派出所公开选拔人民警察的公告》。该《公告》称,白银市计划选拔公安派出所人民警察990名,其中会宁县最多,共270名(男230名,女40名)。

该《公告》明确,此次警察招考的范围是“乡镇(街道)、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占用事业编制的在职财政供养人员;基本条件包括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对身高有要求。

在会宁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副主任赵一来具体负责报考工作,据他介绍,招录警察的《公告》发出后,得到了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全部报名人数达1100多人,共有974人参加了考试,其中教师占了一半还多,其余的人员则来自乡镇干部、卫生系统以及县直部门工作人员。

“教师的来源也很广泛,有乡村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及初高中教师,还有村校校长、幼儿园副园长。”赵一来说。

经过一番比拼,会宁此次总共招录了189名警察,其中有171名来自教师行业。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公安招考考走的大都是30岁左右的教师,他们年富力强,大多是基层学校的教学骨干。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警察招考中,相对于教师扎堆儿报考并大量考取,同样从业人数较多的卫生行业却只有1名考取;而数量庞大的基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只有29人考入。

 原因探析:

  地位低、工资低或成主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太多的教师决然离岗,哪怕转岗的职业同样辛苦。

2014年,腾讯教育曾经展开过一个关于教师的调查,试图展示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分压力状况、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感知三部分回收了近42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六成以上教师工资为1001—3000元。

“基层教师嫌工作辛苦,加上待遇相对较低,而警察行业有各种津贴,这样一来,就在收入上有一定吸引力。”会宁县人社局副局长说。

2015年6月8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了8个方面举措。包括: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满足一定教龄的授予国家荣誉,等等。其中,提出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虽然有中央政策保驾护航,会宁的老师们似乎并没有动摇去当警察的念头。工资低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调查显示,八成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而这或许也成为了老师们离职的重要原因。

“待遇也不是全部,还有当警察的梦想。”赵一来说,据他了解,除了工资水平高一点的诱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人从小就有当一名人民警察的愿望,这次有这样的机会,很多人就抱着圆梦的目的报名参加考试,一些人就录上了。

“对于一个男儿来说,警察才算是有意义的工作。”已有中级职称,且在县城学校工作,但从小梦想当警察的咸月海还是“逐梦而去”,第三次报考了警察,并成功考取。

对咸月海来说,这次考入警察队伍,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要离开县城的家和老婆孩子,因为此次警察招考明确面向基层派出所,补充乡镇公安力量。

即便这样,咸月海还是愿意去当警察,“在学校待久了,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工作很平淡,没有劲儿,我想换换工作和生活方式。”他说。

“热爱警察,从小梦想当警察”“警察地位比教师高”“校园里太封闭”“教师工作辛苦、平淡”……诸如此类原因,综合作用导致教师的离职。

外界看法:

  会宁现象不应过度解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宁171位教师集体跳槽,扎堆进入公安战线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有部分评论文章认为,教师离职这一现象并非个案,也并非会宁才会有。这一特殊案例应该折射出了当下基层教师队伍自身角色的尴尬和教育处境的艰难。近年的基层教育的环境应该才是迫使教师大面积离职的罪魁祸首。如今的教育,就内部而言已是问题多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评价考核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职称难评、评优评先难度较大、晋升空间狭窄、教学任务庞杂、来自外界的压力过大、政治任务繁重、无谓的检查过多、政治待遇几乎没有、社会地位低下等等,哪一项不是催生教师离职的推手?毫不言讳,现在基层教师所承受之重,已经不止于单纯的教教育教学了。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那些歪曲的变形的做法,让教师找回应有的存在感和幸福感,让教育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会宁现象还将重新上演。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对于“教师离职潮”事件,不必过度解读为行业悲情。如新华网评论说,除非是当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离职趋势一直持续,如此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去反思,是否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个人待遇及其他权益保障上存在诸多缺失,导致了人心不稳流动加大。否则,单凭一次机缘巧合的“171名教师转型做警察”个案,就得出当地教师行业出了问题的结论,甚至以此来哀叹所谓教师职业理想的破灭、教师权益保障的薄弱等“大”议题,显然是用力过猛,偏离了事件本质。

《长沙晚报》评论文章认为,此事无疑给当地政府提了一个醒:在职业选择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恐不能指望教师一门心思追求一个“安贫乐教”的道德高地,传统的“一个饭碗捧到底”的就业观,也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若再不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可能会有更多优秀教师在好的机遇面前告别教师队伍,更会降低准教师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倘若从此陷入恶性循环,无疑会极大伤害整个教育事业。

长江网评论指出,职业选择是个人的权利,在现如今职业多样化的趋势下,在职教师选择薪酬更高、待遇更好的警察职业无可厚非,既符合政策要求,也符合个人的职业期待,对此,不必有过多的批评之声。

热搜:教师,甘肃,教师,甘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甘肃会宁171名教师集体出走再现教师离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