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向创新要质量和效益,把创新作为企业产品提升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焕发活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提前布局“换道超车”抢占“蓝海”市场先机。
在传统行业站稳脚跟 “微改造”让“老树发新芽”
从最早的代加工起家,到掌握核心技术争夺全球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位于江门的广东江粉磁材股份公司生产的铁氧体产品销售额已占全国市场的15%。2012年,凭借更好的性能和更便宜的价格,江粉磁材成为意大利MANGA公司新的供应商。
公司总工程师詹振华说,为了抢占磁材行业的制高点,公司在1998年就成立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的10%左右,产品也从4系列迈向8系列,应用领域从普通玩具行业、家用电器拓展到汽车和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
市场争夺,唯创新者胜。
广州立白集团凭借源源不断的创新在洗涤用品行业“杀出一条血路”。“吃完海鲜手上有腥味怎么祛除?我们推出生姜洗洁精。东北寒冷不利于溶解,我们推出冷水洗衣粉。”广州立白集团副总裁许晓东说,“通过创新细分产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和很多企业一样,企业刚成立时都采取了追随策略,市场上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追随最多只能做到第二。”许晓东说,“只有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在传统行业从追随式创新走向引领式创新。”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
为优化存量,一场以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模式创新为内容的技术改造行动在广东顺势而生。广东经信委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技改投资从2014年的1867.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891.7亿元,年均增长35.6%,已上万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的动能因创新而被激发。今年前4月,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15.51亿元,同比增长8.1%。佛山市常务副市长蔡家华表示,其原因在于传统优势工业止缓回升,且增速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晚起步高起点 “换道”开拓“蓝海”市场
跳出“红海”,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凭着对技术研发的专注,通过跨越式创新进入更为广阔的“蓝海”。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公司是世界知名品牌洗衣机和洗碗机排水泵的供应商,凭借用铝代替铜,通过密封防止氧化的技术,成为行业龙头,占据全球市场30%份额。
“3年前,我意识到排水泵领域已面临‘天花板’后,我们就开始开拓与家用电器排水泵密切相关的新兴市场。”公司董事长石华山说,我们将排水泵的核心技术平移至马桶行业,研发出冲洗肠道的智能马桶,实现了“换道超车”。
广东的不少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和新兴产业,而是聚焦“未来产业”,在3D打印、飞行汽车、超材料等让人脑洞大开的领域大显身手。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亿航184”已经在迪拜进行飞行测试,乘客只要在地图上选择目的地后,无人机将按预设航路飞抵目的地。迪拜交通局今年2月宣布,将尽快让“亿航184”投入运营。
当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少广东企业家看到机遇,后来居上。广州弥德科技今年发布了全球首台24寸全高清裸眼3D显示器,在今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受到广泛关注。
弥德科技创始人范杭说,3D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而他们的工作恰恰把握着前沿趋势。他们的技术表明不依靠任何装备,裸眼也可以走进奇妙的虚拟世界。
“订制”创新解决方案 产业创新中心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近3年来,广东名牌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例为2.8%,是广东省普通企业的4倍,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地区)平均水平。
广东卓越质量品牌研究院院长陈权说,名牌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终极目标,为了引导企业注重创新投入,广东名牌评价从过去重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向“重创新评价”转变,将创新指标提升至评价权重的1/4。
随着广东不断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广东的产业短板逐步弥补,搭建起完善的产业架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建立创新型经济体系的根基所在。广东正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突出抓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同时破除对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企业“高效率”创新,广东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高达90%。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表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通过政策链实现系统融合和统筹协调。坚持“四链融合”,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又是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的解决方案。
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000多家,存量达1.9万家,进入培育后备库企业累计超过7000家。“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广东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围绕转型升级打造创新解决方案,从而发挥对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黄宁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