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民国老银行,钟楼为城南人报时几十年

栏目:产业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苏婉蓉    发布时间:2017-06-24 11:51   阅读量:10782   

主打“民国风”的太平南路,还有多少民国老建筑?日前,“老南京”版开始了探访,介绍了太平南路南段的两座民国建筑——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和务本蚕种制造场旧址。太平南路还有哪些原汁原味的民国建筑呢?“老南京”继续带您去寻找。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这栋老楼是太平南路的标志

白下路和太平南路路口,有一座民国老楼,老南京人都熟悉,可以说是太平南路的标志之一,这就是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大楼,目前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在这里看到,这栋老楼已做过修缮,外立面为红褐色,呈现别样的民国风情。朝向东南的主楼,主体结构高三层,但门厅却有四层。这样的设计,和不远处的太平南路另一座民国老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的设计类似。后者是主体三层,门厅高五层。

门厅上方,还有一座钟楼。“这座钟楼曾经存在了几十年,老城南人习惯看上面的大钟对时间,可惜的是,最近维修后,大钟被改掉了。”附近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中南银行南京分行老楼建于1929年,但这座银行早在1917年6月就在南京创立,是民国著名商业银行。1929年3月,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在南京城南繁华的白下路(当时这一段叫做中正街)和太平路路口设立办事处,办公地点就设在新落成的这栋大楼里。

抗战爆发后,中南银行南京分行迁至武汉、重庆。这栋南京城南数一数二的大厦,被汪伪政府盯上,将这里改造成其“实业部”、“粮食部”办公大楼。后来又改成饭店。抗战胜利后,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回到南京,依然在这里办公。

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后,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大楼依然保存完好,还在使用,依然和银行金融业有关:目前在这里办公的是交通银行南京支行白下路分行。

朴素典雅的欧洲乡村式小教堂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大楼隔壁,又是一座民国建筑——基督教圣保罗堂,这是目前太平南路上唯一保存的老教堂。

圣保罗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礼拜堂、钟楼、神职人员宿舍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大礼拜堂和钟楼连在一起。记者看到,这栋老楼下面使用的竟然是明城砖,上面是青砖,门口还有中式石鼓。大礼拜堂为人字形屋顶,里面所有的窗台、门套,以及钟楼的垛堞,全部采用镇江高资白矾石砌筑。

钟楼是这组建筑中最高的一座,资料显示高达18.2米,顶部还悬挂一口铜钟。但记者探访时,钟楼顶部封闭,只看到了水泥砌筑的螺旋式阶梯,颇有欧洲建筑风情,让人恍若置身中世纪老教堂内。

文物资料显示,圣保罗堂是南京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之一。1909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来到南京,在马府街、门帘桥(太平南路拓宽前的一段)附近传教。1913年,圣公会季盟济会长在门帘桥买了田产,建造了一座小礼拜堂,其位置就是现在圣保罗堂所在地。1920年,季盟济从美国筹得一笔捐款,筹划扩建教堂。新教堂1922年在原址兴建,次年竣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圣保罗堂建筑群。

据介绍,圣保罗堂的设计师是金陵大学的著名建筑师齐兆昌先生(他的儿子是东南大学建筑大师齐康院士),承建方是在南京赫赫有名的陈明记营造厂,其设计风格是朴素典雅的欧洲乡村式小教堂。

老楼上还留着民国老广告

从圣保罗堂出来,再往前走,过娃娃桥路口,可以看到路的西侧孤零零地矗立着一座长方形的民国老楼。这里是太平南路382号、民国时期“浙江庆和昌记支店旧址”。据介绍,虽然民国时期太平南路商铺林立,极为繁华,但保留至今的商铺建筑寥寥无几,这可能是仅存的一座了。

“浙江庆和昌记支店”是一座3层楼房,钢混结构,平瓦屋面,临街外立面用黄色耐火砖贴面。第二层和第三层窗子之间,用蓝、白、红三色马赛克组成半圆和扇形图案。最顶部有三个方框,以白色马赛克为底,上面用绿、白两色的马赛克,自北向南拼出“浙江庆和昌记支店”八个字,其中“昌记”二字为竖排。

据了解,“浙江庆和昌记支店”是民国时期浙江商帮在南京开设的一家商号,曾作为银楼使用。建筑师娴熟地用马赛克拼出文字和图案,令人啧啧称奇。

让人惊叹的是,这栋老楼朝南的墙体,还保留着一则民国广告,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黄底,用黑墨汁写了“中华路分此”等字,下面是一个蓝框,字迹模糊,能认出“大学”等字。

热搜:银行,银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民国老银行,钟楼为城南人报时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