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拆除创新推广中的“玻璃门”

栏目:产业    来源:中国网    作者:如思    发布时间:2017-06-20 14:14   阅读量:14753   

□ 王正忠 张紫赟

最近在南方某省采访,一位民营企业家反映“花费一辈子心血研发,可是优于国外的产品并不好卖。”创新驱动是我国发展的战略之一,政策重视前所未有,然而一些企业自主创新成功后,却卡在市场推广上。碍于各种“玻璃门”隐形障碍,创新信心受阻。

身份歧视是一种“玻璃门”。部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在招标、项目审核中“重公轻私”,甚至更相信“洋品牌”,不愿尝试国产新品牌。不仅如此,还设置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门槛,导致一些创新产品推广频频遇阻。

政策不完善是另一种“玻璃门”。例如,一家企业苦心创新产品,被相关部委认定为“可替代进口技术”。本以为可以在市场上与进口同类产品公平竞争,却发现依照老政策,地方对于企业引进这种进口产品是有补贴的,而本土企业研发的这种产品却没有优惠政策,市场竞争力打了折扣。这家企业申请取消这项补贴,先后找了相关部门,都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一道道“玻璃门”阻碍自主创新品牌的发展。若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后,迟迟难以推广,不仅难以在市场检验中修正完善,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还会遭到国际竞争对手的价格打压,时间长了,技术创新的优势就会消失殆尽。最终损伤的,不仅是产业发展机会,还有自主创新的精神。

鼓励创新,必须尽快找出、拆除消磨企业家创新热情的各式“玻璃门”。相关政府部门要在创新产品的推广中,完善和细化优惠政策,打通“肠梗阻”,打破身份歧视;尽快调整不合理政策,避免因政策滞后,令创新产品遭受不公平待遇等。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激发创新活力,还要为企业提供信息反馈和申诉平台,确保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够顺利、畅通地反映遇到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唯有此,才能更好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自主创新品牌才有更广阔的市场。

热搜:创新,推广,创新,推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拆除创新推广中的“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