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深深·深宅】
本文来源:素建筑
ID:gh_77248ae9cdf3
项目基地位于中国江南地区,这个地区也是孕育中国传统园林的地方。建筑师希望这个设计来回应现代建造技术和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如何来满足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即:寄情山水、归隐田居。因此,在本身就已经狭长的基地中,建筑师通过空间的转折和递进来拉长了流线、视线和时间,最终空间序列形成一种深宅深园的结果。建筑的原型来源于传统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同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建筑一样,都是杆件受力体系。巨大的悬挑屋顶,使得建筑的边界同庭院融为一体。最终,整个庭院呈现出三个层次的深,深深·深宅。
建筑全景
▼
序 – 第一个“深”
江南素有造园的传统,不同于传统的园林,现在的主人不再是寄情山水的文人,而是无时不刻同社会协作发生连接的现代人。对园子的需求不再是观想层面的游山玩水,而是物理层面的返璞避世。“归园田居”需要一种能够连接当下现实和传统情怀的场所载体。
建筑外观,隐于田园中
▼
基地位于典型的江南平原的乡村一隅,因耕作需求,平坦的土地被划分成南北拉长的矩形网格,“深深·深宅”位于其中一个格子内,东西两侧被水渠限定,南侧临乡村道路,是主入口。基地的最大特征就是进深很“深”。 基地本身就已经浮现出“庭院深深”的空间场景。
基地位于乡村一隅,进深很深
▼
格局 – 第二个“深”
在具体的场地规划中,思考的起点不是如何摆放建筑体量的“实”,而是如何织“空”。“空”既是场景,又是功能,既是庭院,又是建筑。“空”是场地组织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空”根据使用需求被安排在基地当中,再在每个“空”里划定内与外的边界。最终整理出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四座建筑,十个庭院。
功能与庭院的体量分析
▼
首层平面图,first floor plan
▼
总平面图,site plan
▼
园子由多个庭院向深处推进,主要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停泊、进入和日常会客。设计需要考虑一位百岁老人日常生活,为方便老人起居,将其生活空间布置在第一个层次,并用一道纵向贯穿内外的墙将居住与会客分隔开。为了强化这种分隔,建筑体量也做了错动。
四个建筑体块,4 building volumes
▼
第二个层次以中央的水塘为核心,是私密的会友空间。跟前一个层次通过一个“T”字型洞口隔开。“T”形洞口上部用木格栅镂空,暗示结构的过梁。在这个层次中,安排了一个四面通透的“亭”放置在水边,将园内园外,庭前庭后衔接起来。这个层次中也安排了一个纵向延展的墙,来分隔客房庭院的私密空间。
以水塘为中心的私密会友空间
▼
第三个层次为主人活动的场所和后花园,并根据主人爱好安排了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一种深宅深园的结果。
位于最深处的后花园
▼
视线 – 第三个“深”
每个庭院之间边界模糊,庭院空间呈“之”字形错动,相互之间或掩抑,或渗透,或开放,或隔离。在游园的过程中,视线不断转折,而每一个停留却都能窥到前方空间若隐若现的场景,眼睛驱使脚步不停向前探索。原本是矩形的基地,因为“之”字形的空间拉动,进一步拉深了整个空间序列,为第三个“深”。
之字形错动的空间带来更深的视觉体验
▼
细部,details
▼
房子Building
在园林中,建筑的形式不是重点。因为传统园林中的建筑逻辑简单:用最通用的建造体系,用最合适的功能体量,让它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并给予不同的名字:亭、台、阁、榭。
在“深深·深宅”中,建筑的边界和位置已经由园子决定,剩下的问题就是:“覆盖”。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泾渭分明,梁柱只是为了衬托屋架,即完成覆盖;而墙只分隔空间丝毫不参与承托作用。
考虑到江南温暖多雨,人在屋外穿行和停留的时间甚至超过室内。建筑的外部覆盖——屋檐显得尤为重要,屋檐是对人细致的庇护,它遮雨但不挡汽,遮阳但不挡风。设计中希望让这种覆盖能够轻盈而无形。因此,建筑的姿态以一种“深远”的悬挑,庇护在园子当中。
大悬挑和玻璃墙面使建筑显得轻盈无形
▼
室内古典家具与现代的建筑结构形成对比
▼
透过巨大的玻璃墙可以欣赏田园风光
▼
后花园鸟瞰,巨大的悬挑屋顶
▼
为了区分覆盖和分隔,在建筑形式上和建造体系上,功能体量采用砖混结构,屋顶部分采用钢木结构。建筑的屋顶用两片薄板错搭而成,搭接的部位形成朝北高窗,增加通风和采光。
视觉上的极致,必须要结构上的精确。为了让悬挑深远的屋顶看上去出奇得轻盈,在结构和构造上做了特殊的设计,使得屋顶在不牺牲保温的情况下仍然足够轻薄。
悬挑屋顶施工,roof construction
▼
屋顶结构,roof structure
▼
剖透视图,sectional perspective
▼
理水Water Management
水园的位置,原本为老宅子后的小鱼塘,经过整修和放大,已经同东侧水渠连通。整个园子,唯一没有围墙的就是东侧临水面。传统园林内向而封闭,边界清晰。而处在乡村中的“深深·深宅”需要跟周围互相呼吸。水系的呼吸,视线的呼吸,气息的呼吸。
水园改造前
▼
水园改造后
▼
建筑的大屋面并没有落水管,只在地面青石板的局部做了缺口,露出鹅卵石,晴天的时候并不注意,到了雨天,雨水从预设的排水口流下,落在铺满鹅卵石的缺口中,落雨成线。屋顶和地面因重力和水,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连接起来。
檐口与下方的鹅卵石
▼
雨水从屋檐落到卵石上形成水线
▼
路径Path
我们早已习惯现代建造带给我们笔直又平整的道路,已经忘记了深深浅浅,若隐若现的山间小路。路径其实跟身体直接相关,是用眼睛驱动用脚去触碰,是人同大地的接触面。路是用脚踩出来的,就应该回到脚的尺度,路是用脚踩过去的,就需要修饰涉足的路径不至泥泞。园林本身就是驯化的自然,文质并重,文与质,自然与修饰,也许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
草,碎石与砖结合形成自然的小路
▼
鸟瞰建筑内不同的路径
▼
剖面图,section
▼
跋Post
古人造园,是在造他们心中一个理想中的栖居之所,是从文学(诗赋)到图像(山水画)再到园林的物理实现。那么,同样的问题“什么又是现代人理想的栖居”?一直是“深深·深宅”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线索。然而一直到建成,仍然无法概括一种可以言状的答案。
直到建成数年之后,一次无意看到元代文人画《东山丝竹图》,突然发现冥冥之中,远在700年前古人所描绘的图景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得影响了现代的实践。画中,空间结构、叙事要素,甚至建筑的原型几乎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建筑与古代园林的对应
▼
现代人造园,无法像古人造园,几乎所有的生活现实都已改变。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栖居?我们知道“摩天大楼”,我们知道“花园别墅”,我们知道“归园田居”,我们知道“面朝大海”。但当最终发现潜意识里蹦出来的理想之所,竟然隐藏在近千年的画卷中,这也许是一次无意识的回归。
隐于田园的深深庭院
▼
声明: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持有,仅供学习,禁止商用!
往期回顾
把炫酷的民宿握在手中,研究民宿的设计及运营等。
关注NEW民宿回复相关数字即可获得对应文章
回复:目录 两字即可看到所有的案例文章其中包括,改造案例,国内外经典案例及其民宿的室内外设计!
399】叶惠民|莫干山废弃水厂改造的新中式精品度假酒店
398】“蒲麦地村”改造计划
397】与自然结合的山间民宿改造记
396】侨乡文昌下东村改造记
395】化腐朽为神奇——霸王岭雨林老屋酒店改造项目
394】英国最特色农屋:废弃鸡舍变酒吧
393】180天,奶爸在广州DIY出一个属于自家的农场
392】荻浦村牛栏咖啡、猪栏茶吧改造记
599】世间最潮的度假村都MADE IN PHUKET
598】夏至沁凉,乡居“墟里”
597】我想带你去体验最原始的浪漫|细数全球洞穴酒店
596】裸心谷|乡 高端度假村品牌案例分享
595】他们在自家的地上建了一个微型“村落”
594】国韵 · 花窗|不可丢弃的中国元素,筑进你的乡村梦!
593】同样是农村,你看看人家的!简直碉堡了!
592】乡村高颜值房屋——民宿度假村一定要有的
591】8家童趣树屋酒店|窗外便是松鼠和抹香鲸
590】全球17家 最有创意主题亲子乐园!哈利波特到小黄人应有尽有!
589】2015年台湾最具特色的8大主题民宿创意分享!
588】墨西哥巴兰卡|禅意住宅
587】泰国雨林边缘的度假村!布局如此精妙!
如果没有过瘾
请长按关注我
有温度有态度的民宿认知都在这里
NEW民宿,慢生活
若蓠
一路陪伴你
创造民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