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任泽平:当前中国有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3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

栏目:财经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张璠    发布时间:2022-10-19 16:32   阅读量:19181   

任泽平团队今天发布中国都市圈发展潜力排行榜:2022文章称,中国34个大都市区以全国18.6%的土地拥有约6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约78%的GDP,大部分大都市区都有持续的人口流入

任泽平:当前中国有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3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有沪,广,深等10个3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合福,成,杭等11个2000—3000万人的大都市圈,Xi,宁波等13个1000—2000万人的大都市圈。

No.1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1)2021年,上海都市圈GDP将达到12.6万亿元,占长三角城市群的54.5%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已经有5个了2)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的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心,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宁波都市圈的大部分,杭州都市圈的嘉兴,湖州3)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是中国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创新最突出的区域,上海与周边城市产业互补性强

No.2深圳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经济大市,土地市场小1)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深圳都市圈是年轻人的创业天堂,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硬核之一,与广州都市圈形成两条腿的发展格局2)深圳都市圈由深圳向东莞—惠州单向分步转移,发展成为区域产业一体化,溢出与回流并存目前,深圳—东莞产业融合明显3)深圳是一个经济人口多,土地面积小的城市,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有可能长期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No.3北京都市圈:从单一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辐射向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2)在北京聚集以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通州区加快与北三县的产业联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3)环北京地区承接产业不足,通勤效率低,有待补充

广州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市No.4 1)从广佛市到广佛肇都市圈,基本实现了广佛同城,广佛同城的经济总量和东莞一样深2)广州都市圈是华南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广州和佛山分别以IAB+NEM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肇庆承接广州和佛山的产业转移3)广州都市圈需要加强核心区的竞争力,通过加强核心区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多极联动

No.5苏锡常都市圈:长三角的连接桥梁,制造业强区推动长三一体化1)目前,苏州,无锡,常州是国内二级都市圈中经济实力第二强的都市圈苏锡常三市不是直辖市,不是副省级城市,不是计划单列市,也不是沿海城市,更不能组团发展2)苏锡常一体化不仅仅是实现1+1+1gt,,,,,,3的目标在于构建上海与南京都市圈之间的桥梁核心目的是以苏锡常一体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苏锡常工业高度发达苏州成为全球工业城市,无锡则是物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新高地常州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国领先

第6名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的天堂,互联网经济的高地,二环加速城市化发展1)杭州都市圈四个城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2)2020年,杭州都市圈将全面进入第二轮时代以杭州都市圈高速环线为纽带,将德清,安吉等区县串联起来,形成千万人口,功能紧密联系的发展圈3)杭州,嘉兴,海宁,桐乡,绍兴,柯桥,诸暨,都和杭州的产业结合紧密同时,杭州,嘉兴,绍兴实现了半小时高铁圈和一小时交通圈

第7名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首个省际都市圈惠及皖东四市1)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三梯队由高到低南京2021年GDP 1.6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都是4000—7000亿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都在4000亿以下,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南京都市圈是全国首个规划的省际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受益,共同构建了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第8名成都都市圈:天府之国,少有人来四川成都人口和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城市化率低,空间大1)成都仍处于做大做强和吸纳周边资源阶段,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较高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占都市圈的79%,GDP占79.6%2)成都周边四城市城市化率低,城市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发展德阳,眉山,资阳,雅安四市2021年城市化率均在42%—57%之间,远低于全国64.7%的平均水平大都市人口城市化潜力大3)成都都市圈城市间的产业协同性和互补性有待提高,巴蜀文化将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第9名长株潭都市圈:中部沿江崛起,城市半小时交通圈紧邻1)长株潭三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同势头良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三市共同拥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政策平台2)长株潭都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深厚,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No.10武汉都市圈:圈更务实,产业链向外延伸1)从150km半径的1+8武汉都市圈到80km半径的武汉都市圈,更小的都市圈规划更具可操作性2)武汉的产业链沿着武汉,湖北,黄煌,吴县,肖涵等发展走廊向周边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的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3)高铁和鄂州机场的建设将强化水陆空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网将串联武汉都市圈

热搜:上海,广州,深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任泽平:当前中国有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3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