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V,上市3个多月,被136位车主愤怒投诉。
因为一个重要的官方通知:
日前,该车取消远程监控,360°全景,远程智能泊车三项功能。
要知道,这些功能原本是长安作为营销卖点来宣传的。
刚开始我也没说什么,突然就变卦了这是哪个游戏
事实上,除了长安,日产,比亚迪和小鹏的远程监控功能最近都被禁止了。
凡事皆有因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答案满满
智能汽车数据,不让随便用。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是我国第一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的法规,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
共有19部法规,对汽车数据和监管主体进行了界定,规定了数据处理的原则,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制定了跨境数据传输规则,初步建立了我国汽车数据安全的合规框架。
该规定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用户在数据收集方面的主动权,各大车企,软硬件供应商,自动驾驶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序收集和滥用汽车数据。
总之,车内车外都要尊重和保护所有的数据和隐私,实行分级保护。
车上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提前告知,征得个人同意即可
关键在车外,一方面在车外收集个人信息,一方面在车外提供信息。
更何况现在的汽车也就六七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汽车在路上跑,就变成了行走的高清监控头
地理信息,交通流量,路上的车流量,什么都可以拍下来,而且通常是不被注意的。
所以法律要求数据尽量在车内处理,除非确实有必要不在车外提供。
如果真的要收集车外的个人信息提供给车外呢。
总之看不清他们就对了
此外,该规定还对数据处理器提出了两项要求。
一是默认不收原则除非司机自己设置,否则每次开车默认设置为非收藏这意味着每次收集数据前都需要征得用户的同意
另一个是精度范围应用原则,即相机,雷达等的覆盖范围和分辨率根据所提供的功能服务的数据准确性要求来确定意思是要求车企量体裁衣,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而是要足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定明确将汽车数据分为三个等级。
除了个人信息和敏感的个人信息,最重要的保护是重要数据,即一旦被篡改,销毁,泄露或非法获取或使用,就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该法规明确指出了六类重要数据:
军事管理区,国防科技单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地理信息,人员流量,车辆流量等数据,
反映经济运行的车流,物流等数据,
汽车充电网络运行数据,
车外视频和图像数据,包括面部信息,牌照信息等。,
涉及1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
国家信息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
根据规定,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处理重要数据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风险评估,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重要数据要出境,要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
新规有什么影响。
无独有偶,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对汽车数据安全提出了类似要求:
企业应当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过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数据退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披露等处理活动
新规接踵而至,但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车企,软硬件供应商都展示了隐私脱敏,俗称编码。
个人信息安全和图像脱敏成为新的功能和专利。
例如,SAIC发布了网络安全管理和控制标准的2.0版本,并增加了车云协同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模块。
从去年9月底开始,地平线为了提高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陆续申请了图像脱敏四项相关专利。
商汤科技还设立了汽车传输视频,图像脱敏技术要求和方法标准项目,希望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回传闭环系统。
另一方面,以摄像头为核心传感器,之前的无序扩张将被终止。
比如以上海汽车智记L7为代表,它曾经为新车设计配备了三套总计1.5亿像素的Carlog智能车载摄像系统,并将其放置在俯视视野的最佳位置。
之前智能车的摄像头滚滚而来,基本都是800万像素…
不过现在新规发布了,智机L7也开始强调相机主要是针对风景拍摄如果涉及人脸等敏感信息,传输到车外就会模糊
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1.5亿像素的摄像系统能否在精度范围的适用原则下始终如一地进行,也受到质疑。
最后,还会对所有潜在车主和消费者产生影响。
在一些机关和重点单位工作的车主还能开开心心地开着smart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