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中国家庭杠杠率太高?专家称人均收入被低估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过快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顾晓芸    发布时间:2019-10-21 07:39   阅读量:10066   

中国家庭杠杠率是否过高的问题备受关注,在10月20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 2019 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称,由于接受调查住户存在少报、瞒报和漏报情况,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被低估了1.3万元,这导致家庭实际债务收入比被高估。

他认为,家庭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需关注结构性风险,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增量贡献64.5%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量,增长速度不可持续;尤其是2017-2018年,中国多套房房贷增长速度高达23.4%,占据了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量的57.1%,后者是中国家庭债务最大的问题与风险。

(图:甘犁发表《中国家庭债务的事实、风险及影响》演讲)

甘犁指出,中国家庭债务风险升高是去年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国家庭债务收入比增长迅速,中国的债务收入比已和美国接近,而美国是一个借债的国家,中国原来是一个不借债的国家,一时引发热议,很多人认为家庭杠杆不能再加了,政府不能加了,企业不能加了。

但他认为,中国家庭债务的风险或许没那么高,他介绍,债务的数据是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贷款数据,这并无争议,但存在争议的地方在收入上:美国债务收入比用的是资金流量表的收入,而中国用的是家庭住户调查的收入。

他介绍,住户调查的收入与资金流量表中的可支配收入存在着30个百分点的差距。比如,根据目前能获得的最新数据,2016年家庭住户调查的是32.9万亿的可支配收入,但资金流量表的收入是45.6万亿。

“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做抽样调查非常理解,因为住户调查入户以后有很多问题,首先是高收入阶层比较难以入户,他容易拒绝你访问。第二,访问的时候他还有隐瞒收入的问题。所以,你核算出来的总收入是被低估的,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全球所有的住户调查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基于存在的这一问题,甘犁对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重新估算,即把中国整个住户部门算作一个家庭,分别列出收入与支出,其核算出来是数据是:2018年中国可支配收入为57.7万亿 ,而国家统计局是39.4 万亿,差额18.3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被低估了1.3万元。

基于此,甘犁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中国的债务收入比和大多发展中国家处在同样一个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增长的速度很快。

第二,中国家庭债务在GDP的比重是49.2%,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为77.7%。

第三,中国的家庭资产负债率为5.7%,这一数据只有美国的一半,美国的这一数据是12.2%。

因此,他认为,从总量上看,中国收入低估抬高了中国的债务收入比,实际上整个中国的家庭杠杆风险从宏观上看是可控的,并没有那么严重。

但在结构上,甘犁认为,中国家庭负债确实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是增长率过高,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已达23.4%,住户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增速快于其他部门,个人住房贷款增量贡献了64.5%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量,增长速度较快,不可持续。

第二是多套房房贷增长速度过快,2017到2018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其中,首套房房贷增长速度8.0%,是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量的10.1%;但多套房房贷增长速度为23.4%,是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量的57.1%。

甘犁指出,2011年的住房贷款只有27.4%是投在多套房上的,72.6%是投在首套房上的;而在2018年,65.9%的住房贷款被投到多套房上,只有34.1%的贷款投到了首套房。

他表示,当前,新购房的家庭是以多套房为主,早期是首套房刚需为主,而2018年以后真正的家庭首套购房占比为12.8%,二套房是60.7%,三套房或以上是21.5%。城镇地区新购住房中,首套房比例持续下降,有房家庭购房更有可能导致住房空置。

而根据房价压力测试——当房价下跌时,空置住房比非空置住房更有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

“有这么多房子,我们担心房子的价格供给弹性变化。比如,房价下跌时什么家庭会卖房子?怎么个卖法?大家售房的可能性会增加多少?我们的研究是:有负债的家庭卖房的比例远远高于无负债的,原因是急需现金。在过去半年售房的家庭中,有负债的是没负债家庭的两倍,有负债急需现金的家庭很高。”

“有投资性借贷的家庭,会增加10个百分点卖房的可能性,拥有消费性借贷增加两个百分点,拥有城镇住房增加27个百分点,拥有二线城市增加11.8个百分点,三线城市8个百分点。房价下行什么样的家庭容易买房子?这可以给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他介绍。

热搜:国家,专家,房贷,专家,国家,房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家庭杠杠率太高?专家称人均收入被低估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