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地产股改名换姓不如苦练内功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作者:文辉    发布时间:2018-10-15 09:18   阅读量:16355   

改名或业务转型,本为企业的“家务事”,外人不该指手画脚。但是,若走上主题爆炒的歪路或骗取融资的邪路,则需要广大投资者对其提高警惕。公司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与相关业务没有必然联系,改名不应成为地产股短期炒作的灵丹妙药,更不该成为地产商们打着转型旗号,寻求政策和信贷融资支持的幌子

最近,万科、保利、珠江等18家房地产巨头纷纷传出改名消息,将公司名称里的“房地产”“置业”相关名词删掉,取而代之“发展”“控股”“集团”等字样,还纷纷表示不是“去地产化”,而是要扎扎实实搞多元化转型。联想起某上市房企2018秋季例会上“活下去”的标语,新一轮房地产板块排队“讲故事”、谋转型的话题,正在引发市场热议。

“房地产”三个字曾经是上市公司引以为傲的“美人痣”,之所以眼下着急忙慌地想删掉“美人痣”,实为不得已之举。

从行业发展看,传统地产企业利用“融资—拿地—销售”三部曲的赚钱旧套路越来越难走。中银国际证券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继续上扬,房地产板块资产负债率达79.89%,较2017年同期上升1.37个百分点。虽然9月份部分龙头房企的销售业绩表现依然强劲,但土地市场降温、楼市整体走弱、融资困难等因素,依然导致多数房企扩张意愿明显减弱。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数据显示,房地产板块今年以来下跌明显,跌幅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自2017年以来,地产股价格走势与房价变化出现明显背离。尽管全国70城住宅房价指数环比一直在上升,但同期A股市场地产股价格大幅下跌。“用脚投票”的投资者已经明确表示不看好这一高杠杆、重资产、资金密集型行业中长期投资价值。

从融资渠道看,除了ABS(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之外,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对房企发行债券、开发贷款以及非标融资等方式给予严格限制,上市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窄。曾经的“美人痣”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眼中变成了“扫帚星”,不少中小上市房企转向海外高成本发债自救,更多的房企企图通过更名以博得投资者和融资方青睐。

改名或业务转型,本为企业的“家务事”,外人不该指手画脚。但是,若走上主题爆炒的歪路或骗取融资的邪路,则需要广大投资者对其提高警惕。在A股历史上,已有超过200家公司改名换“马甲”,“美颜效果”至今已大打折扣,多数公司并未因改名改变传统主业,或者因改名从此一劳永逸。比如,2015年在互联网金融概念股热炒的情况下,上市公司ST岩石曾由多伦股份改名为“匹凸匹”,后又改名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公司股价几度暴涨暴跌。在公司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新业务羽翼未丰的情况下,过分急于改名“讲故事”、蹭热点,图谋融资或炒作股价之心已不言自明。

进而言之,与其说改名是上市房企转型的“粉妆”,不如说是品牌升级的“内功心法”。公司名称只是一个代号,与相关业务没有必然联系,改名不应成为地产股短期炒作的灵丹妙药,更不该成为地产商们打着转型旗号,寻求政策和信贷融资支持的幌子。市场不会歧视任何名字和任何板块的企业,当然也不会否定真转型的上市房企,广大投资者会张开双臂欢迎那些苦练行业内功、做强主业、增加新业务实力的房企。对于房企自身来说,在口号与更名之外,要想让股价飘红,真正回馈投资者,还要用自身的业绩来说话。

热搜:地产,地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地产股改名换姓不如苦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