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北京调整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国际居住区概念受热议

栏目:财经    来源:中华网    作者:白鸽    发布时间:2017-08-18 11:15   阅读量:10089   

北京城市人居环境再迎变革。根据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显示,北京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版北京城市规划里,北京市的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在规划领域专家看来,北京城市建设目标的调整,直接带来的影响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深刻变革。从世界城市到国际一线的和谐宜居之都,不仅表明了城市人居将朝着越来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还反映了城市文明和配套设施发展也将逐步实现本土国际化。

从世界城市到和谐宜居之都

事实上,2004年北京城市规划就提出,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而本次新总规则重点强调,2020年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阶段性目标;北京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所谓建设阶段性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首先,中央政务和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其次,城市将逐步成为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彰显。

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都是必要条件。

对此,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指出,上述条件直接作用到城市发展层面,必然导致一个新的国际居住区的诞生,而这个国际居住区有望是覆盖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甚至国际交往中心等城市职能的区域,它对城市日益本土国际化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北京调整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国际居住区概念受热议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一般世界城市发展经验,国际居住区的诞生,并不是意味着将推高房价,他们还有其他一些特征与魅力。研究显示,国际一流城市对旅客有吸引力,并产生连锁反应,吸引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投资。同时这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拥有最大的过夜国际旅客群体,尤其是商旅人士。

实际上,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三个,即纽约、伦敦、东京,显而易见的是,它们在世界金融体系及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北京调整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国际居住区概念受热议

国际居住区概念引社会关注

有意思的是,与彭剑波持相同观点的专家并不在少数,这也使得“国际居住区”这样一个概念成为时下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

关于这个现象实际从土地规划的逻辑也能看出端倪。据了解,为了适应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市国土部门也相应调整了未来15年城市土地供应计划。

按照初步规划,比较土地供应区域将分为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其中减量优化区是指北京四环以内地区;存量挖潜区是指北京四环至北京六环;增量控制区是指北京六环至和河北交界线处、京津冀生态保护地区。

国家发改委一名官员重点强调:“北京四环以内地区土地‘供应包’中未来5年不再增加,是考虑到减量优化区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存量土地转化为生态用地情理之中。”

如果借鉴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北京城市四环区域将有望在中心职能的重点培育之下,诞生出与纽约、伦敦等国家一流城市相应的国际居住区域。

关于“国际居住区”这样一个问题也将迎来权威人士更为深度的一次探讨。据了解,8月22日下午2时,一场名为“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下的国际人居价值论坛”将在北京电视台41层会议大厅举行。该论坛由新京报主办,九龙仓、绿城以及中交集团支持并承办。

届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将就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北京的启示发表主题演讲;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将更为具体地解读北京城市新总规下的城市人居发展趋势。

此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清华同衡规划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及赛格威机器人创始人蒲立等知名专家、行业代表都将共聚一堂,围绕北京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以及北京未来城市人居发展格局展开深度探讨。

北京调整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国际居住区概念受热议
热搜:世界,北京,国际,概念,热议,世界,北京,国际,概念,热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北京调整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国际居住区概念受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