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聚焦富民新亮点:江苏扶贫啃下“硬骨头”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17-06-26 09:19   阅读量:16129   

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扶贫啃“硬骨头”,打赢“主攻仗”,各地以更加精准的行动,更加长效的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让“富”民的种子生根开花。

精准发力,资金用在“刀刃上”

6月15日,成子湖片区整体帮扶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成子湖是省“十三五”6个扶贫开发重点片区之一,因土地太贫瘠,“种地苦不到钱”,被称为“洼中之洼”。“十三五”整体帮扶规划去年启动以来,一口气实施139个整体帮扶项目,带动1.43万低收入人口脱贫、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成子湖大变样的关键词就是“精准”。“发展生态经济,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精准聚焦帮扶特困群体,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说。

脱贫攻坚的重点在苏北,难点在农村。我省精准发力,把帮扶的“靶心”瞄准占全省乡村人口6%左右的低收入人口、6%左右的经济薄弱村、苏北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邳州市邳城镇吕滩村独居老人王功成因为患病,手脚变形,没法正常劳动,全靠低保生活。村里“冬天送床被子,夏天送台风扇”,去年还帮他家的1亩多地流转出去,每年增加1000多元的租金收益。作为当地公益组织的重点帮扶家庭,老王家隔三岔五就有志愿者上门服务。

走进“十三五”,我省扶贫开发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新阶段。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贫困户越来越少,但越到最后越是“老大难”,越需要精准扶贫、精确脱贫,任务仍然繁重艰巨。

“不补齐相对贫困这个短板,再好的数据也没有说服力。”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介绍,去年江阴出台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实施办法,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款实施政策性兜底保障;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设立50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建立城乡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村级互助五级保障网。

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如皋构建医保救助、大病补助、民政扶助、慈善捐助、社会帮助的医疗保障网,被百姓称为“幸福五线谱”;宿豫区出台健康扶贫和扶贫助学工作方案,区财政每年拿出4300万元,用于5.48万低收入群体现有政策外的健康体检、医疗救助、扶贫助学,最大限度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各地结合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一户一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创新举措,富民之花“遍地开”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千方百计”。从大沙河到石梁河,从西南岗到黄桥老区,我省各地打开思路,创新举措,富民的成果遍地开花。

“以前主要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收入普遍偏低。我们是渔业大县,还得多围绕这个‘渔’字发力。”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郑庄村大学生村官郭长鑫创办的渔具公司,一下子“网”住106名村民就业,帮扶16个贫困户脱贫。王勇才去年被安排进渔具厂,靠着勤奋苦干,每月能挣3000元,终于让这个贫困户的生活有了起色。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关键是在激活内生动力上求突破。省委书记李强在宿迁调研时指出,要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扶贫路径,发挥好苏北自然生态条件好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创业”的形式和内涵,探索各种商业模式,把推进区域整体发展与低收入农户增收结合起来。

6月11日,泗洪县西南岗片区的天岗湖乡一处果园里,当地请来知名主持人,通过网络、音频等形式,搞起现场直播卖桃。就在当天,当地村民接到8000多份订单,卖出油桃近1.5万公斤。西南岗是江苏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典型代表。天岗湖乡副书记田树林介绍,这里4万亩地的土壤黏性大,以前只能种黄豆、玉米等经济价值不高的农作物,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乡。近几年,他们请专家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果树。通过网络销售,销路打开了,品牌也打响了。

今年春季,盐城组织实施绿色扶贫工程,把“一片林”战略部署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有机结合。在阜宁县羊寨镇,全镇发放绿色扶贫树苗1.51万棵,覆盖1485户低收入农户。对于没有条件在房前屋后种植树苗的家庭,镇政府提供多种形式的务工岗位。农户高兆成和40多位老乡,一起在林果产业扶贫项目基地打工,每月可以领到1200元到1500元工资。

着眼长效,为贫困老乡“拔穷根”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用好‘五方挂钩’等帮扶制度,广泛凝聚起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省委书记李强多次强调,要建立起长效的帮扶机制,彻底拔掉“穷根子”。

“五方挂钩”是我省扶贫工作的一项“发明”,已经坚持推行了20余年。为引导各方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苏南市县、高校院所与苏北经济薄弱县结成对。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不仅是“刘老庄八十二英烈”殉国之地,也曾“穷名”远扬。短短几年间,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对口帮扶下,刘老庄村加速集体土地流转,不仅搞起高效农业,还建起食用菌厂,带动村民增收就业。如今,村子从负债七八万元,发展到收入150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宿迁创新帮扶到人,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挂村包户”脱贫责任制,全市参与“挂村包户”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751家、6.4万干部职工帮扶10多万扶贫开发户,确保“一对一”精准挂村包户到位,做到一包到底,确保责任见人。

今年,徐州重点实施发展特色产业等6项脱贫举措,大力推广电商模式,着力建立解决因病、因残、因事致贫返贫的兜底制度,确保实现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泰州市高港区重新修订14类救助政策,提高了救助标准,围绕医疗、教育、养老、技能、岗位和项目,开展“六送”活动。高港区委书记顾萍说:“简单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要做到一户一个挂钩干部、一户一个解决方案,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松手。”

立下愚公志,打赢主攻仗。聚焦富民,江苏“动真格”。为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我省对市县党委和政府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聚焦5个项目15项具体指标,重点考核建档立卡人口数量减少、实际帮扶低收入人口数量、经济薄弱村脱贫达标数量、对象地区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完不成考核任务的,将面临责任追究。

热搜:扶贫,江苏,扶贫,江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聚焦富民新亮点:江苏扶贫啃下“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