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草原大地上的扶贫“科技秀”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16-08-13 16:00   阅读量:6708   

8月13讯:草原大地上的扶贫“科技秀”

本报记者芦晓春

八月的内蒙古乌兰察布风景诱人,千里广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绵延起伏的山丘披着绿衣。这片美丽的土地不只吸引着大量北京游客前来消暑度假,也招来很多北京企业的眼光和脚步,他们的到来使这片草原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一场场京蒙对口帮扶的“科技秀”正在乌兰察布出色上演。

北京鸡“飞”到草原上,贫苦户有了脱贫希望

邓翠花一家是察右前旗高山泉镇苏集村的贫苦户,丈夫终年在外干些零星工,他们的女儿正在上大学,每年都需求一笔不菲的学费。不久前,邓大妈刚做完一场手术,这让本来贫苦的家落井下石。

今年,内蒙古丰业生态发展有限义务公司为邓大妈提供了200只“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鸡雏。公司为其提早垫付鸡雏、饲料费用,产蛋后扣除本钱所得利润归贫苦户所有,同时还提供技术指点和专业培训。现在,小鸡们渐渐长大,也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未来鸡产蛋了,公司会一致收购,一年可为她家增收800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杨秀花告知记者。

据介绍,该公司是在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赞同下,从北京引进2万只“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和北京油鸡,以此展开了“京蒙协作乌兰察布蛋鸡养殖科技扶贫”项目。项目在察右前旗高山泉镇苏集村、张仁沟村2个示范点养殖“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直接示范带动专业大户和贫苦户共25户,户均收入达8400元。在十大股村、白家地村2个示范点养殖北京油鸡,直接示范带动专业大户和贫苦户共40户,使项目区户均收入达8000元。

为了提升本地蛋鸡养殖产业的科技水温和规模效益,联盟还组织北京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亲临乌兰察布举行养鸡技术培训班和农家现场培训,并针对蛋鸡养殖各环节进行全程科技指点。农家所产鸡蛋通过北京蛋e网有限公司、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销往北京及全国市场。

京企落户“薯都”,小土豆成致富“黄金豆”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着。马铃薯车间、冷库、食堂宿舍楼……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不久后的这里,将是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在乌兰察布实行马铃薯深加工和产业化的主沙场,也将是本地马铃薯栽种户完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乌兰察布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地之一,素有“中国薯都”之称。据了解,北京人餐桌上的土豆约70%来自乌兰察布。但是,本地的马铃薯栽种还处于低端产业化水平,急需现代化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来提升附加值,连接产业链。

2015年,在联盟的帮助和赞同下,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政府签署投资建厂协议,实行“京蒙协作精准扶贫乌兰察布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项目。

项目的实行,让普通的小土豆成为本地经济发展和农家脱贫致富的“黄金豆”。据了解,项目将建设3000平方米“中国薯都薯文化博物馆”和2000平方米观光科普走廊,打造全国产业博物馆范例,用文化引领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可年加工马铃薯总量达16万吨,年产值收入6.4亿元以上,年税利达8000万元左右。项目可带动本地栽种贫苦户5000余户,平均每户将增收4.8万余元。

另外,项目建成达产后,生产人员将所有为本地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技巧培训,使他们拥有自我脱贫的一无所长。这也将减缓乌兰察布市工作压力,助力本地脱贫攻坚。

联盟搭桥完成协作共赢,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战

近两年,依托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京蒙区域协作和精准扶贫工作陆续获得新的成效。

一家家北京企业陆续进蒙,投资农牧业项目,把北京的新技术、新种类、新理念带到了内蒙古草原大地;一个个协作项目相继实行,两地优势资源完成对接,不只带动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拓宽了京企的发展空间。

8月3日,在京蒙协作精准扶贫乌兰察布市项目推进会上,两地有关领导、科技专家和北京企业的负责人,相聚一起,共话京蒙对口帮扶的科技力气和持续推进两地协作的科技妙方。

在此次座谈会上,乌兰察布市市委常委、秘书长霍照良表示,京蒙协作精准扶贫各项目的拔取既“精”又“准”,为陆续摸索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新形式奠定了优越基础。他信任,通过京蒙对口帮扶与协作,乌兰察布市脱贫致富脚步将进一步加速,脱贫攻坚目的将会如期完成。

京蒙科技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将持续在内蒙古大地谱写新的篇章。北京市对口增援协作办副主任崔洪涛在会上建议,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要依据乌兰察布本地实际,陆续注入科技元素,在产品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将本身发展与政府扶贫相联合,增进本地百姓脱贫致富,助力乌兰察布市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搜:扶贫,科技,扶贫,科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草原大地上的扶贫“科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