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青
近日,笔者因工作之故,在宝兴驻足了两日。时间虽短,但该地雄奇的山水,多民族的风貌,以及独特的历史,却向每一个来者,彰显着一种强大的魅力。感念之余,不禁对历史上的这座小小“边城”心生敬意。
提及“边城”,最令人熟悉的,定然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书中描绘的湘西,奇闻异事不断,民族风味浓厚,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而边城这一称谓,在今天看来,它既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叫法,又更像是一种意象的、感性的,甚至是充满着乡愁味道的名词。边城还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分界点,是文化传播的分水岭和融合处。所以,“边城”不仅是地理区位上的边城,更是文化意义上的边城。
从某种角度上讲,地处川西的雅安,其境内的多个县区,无疑都有着浓厚的边城色彩。客观来看,在这些边城之间,往往是中原文化与边陲文化的共存地,是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所。边城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多元性和不可复制性。
边地,边城,这些地方看似僻远,但却不是文化发展的禁区,反之,其更有可能是诞生优秀文化的所在,是诞生伟大艺术创造的所在。这种少有的边城风貌、边城气象,在今天看来,它实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若用之于旅游,它门类独特,若用之于文化,它难以复制。
或许,“边城”不该仅限于某一座城镇,而当是一种理念,透过此,一个地域内的历史、地理、人文,都能变得鲜活,变得生动。要知道,历史中的许多边城,往往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它们多半承载着文化交流、商贾贸易、民族往来的使命。得益于边城的文化多样性,这里的人们,还有着一股不拘泥、有闯劲、有魄力的秉性。
行文至此,笔者想到了位于中国西北的喀什、龟兹、敦煌等处,这些地方,无疑在某个历史时期中也是边城。然而,这些当年的边城,尤今来看,又都是华夏文化的一大亮点,甚至,它们本身已成为了一部史诗。而雅安的这些“准”边城们,如何才能历久弥新,进而让这些曾经的魅力之地,从深厚走向宽广,从历史迈向未来,又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得到各界的认可,并找到边城应有的文化定位,这无疑是众多边城所要面临的问题。
会不会有这么一日,当人们再提及“边城”的时候,第一反应已不全是湘西的凤凰,也不会简单武断地认为边城是蛮荒、欠发达之地。而会想到雅安的某几座小城镇,也曾在历史中长期扮演过边城的角色,这里有故事、有风景、有传奇。于是,大家会带着一点好奇和想象,欣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