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叔本华: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思维品书

栏目:金融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许一诺    发布时间:2023-09-25 20:47   阅读量:5508   

阿图尔·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有时候你终其一生追求一个目标,有一天突然成功了,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远比你失去的少的多,好像成功也就那么无聊。

正如叔本华自己说的:“很多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同时也挺喜欢杨绛先生的观点:“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当你看过四季,见过风云,才发现你要见的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关于叔本华先生的哲学书籍,希望这些书籍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人生的智慧》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是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心血之作,囊括一生思想精髓,一语道破人生智慧,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长久幸福的路线图,通俗易懂又透彻实用,让我们恍然大悟,帮助我们快速认清自己,获得终身成长!

叔本华审视世事明若观火,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这些曾经困扰你我的问题,叔本华都揭开了答案,带给世人心灵震撼,尼采、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薛定谔、弗洛伊德、普鲁斯特、莫泊桑、毛姆、卡夫卡、屠格涅夫、博尔赫斯等大师,都是叔本华的忠实读者。

歌剧宗师瓦格纳说,叔本华如同上苍的恩赐般降临到了他的孤独之中,尼采赞叹:“我一翻开叔本华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诺奖得主托马斯·曼称阅读叔本华是“一流的灵魂体验”,“这样的阅读,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绝无第二次的可能”。

如果从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们都会认为活着比死去好。可以这样说,我们眷恋生命,是因为生命本身的美好,而不仅仅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应该都不希望看到生命的结束。至于人类的生活是否与生命的概念完全契合这一问题,众所周知,在我的哲学体系里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然而,关于幸福论的假设,这个问题却必须要从肯定的角度来阐述。在我主要著作的第二卷第四十九章已经指出,这个假设的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以,在阐述“幸福的人生”这个主题时,我不得不向我自己的哲学体系导向的更高级的道德观妥协。我即将要说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折衷。基于此,我表述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观点,这其中便包含了这些观点本身的错误。所以,这些见解具有的价值相对有限,因为幸福论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并且,我也不敢说自己是完整的,部分原因是这个主题无法穷尽,部分原因是我不想重复别人已经表达过的观点。我记得有一本卡当写的《化弊为利》很值得一读,它与我写这本箴言书的目的类似,可作为本书的补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册第五章里也有小部分关于幸福论的论述,内容并不详尽。鉴于编辑并非我的工作,而且在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个人观点的偏离,而个人的观点却往往是这类著作的核心,所以我没有利用前辈们的著作。

实际上,不同时代的智者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可惜所有时代的愚者们总是占了压倒性的大多数,总是以他们的方式一意孤行,总是和智者们的教诲唱反调——这种情形只会周而复始持续下去。恰如伏尔泰所言 :“来来去去,世间永远愚蠢又邪恶。”想要幸福,你必须知道的三个终极真相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身外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bull;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

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宣称他的哲学既不服务于自身所处的时代,亦不为某一特定的国家而作,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服务于人类的。对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叔本华轻蔑地说他们的哲学不过是“瞎吹牛”;在他的心目中,柏拉图、康德和印度思想,是值得认真对待的思想遗产。

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长久以来哲学家们苦苦探求的东西。伟大的哲学家们用思想照亮前进的道路,遗憾的是,他们仍未找到他们一心想要得到的东西。这种历经努力而没有回报的经历让拥有历史素养的人们感到无望。普林尼说过:“直至成为事实之前,多少事不都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吗?”他们都直接放弃寻觅,觉得这一切都是虚妄,就像石头终究不能变成金子,世上不可能有长生仙药一样。

书籍中所蕴含的思想被人们从不同维度考量着,进而出现形而上学的智慧,伦理学的奥秘,美学的享受等等。这些思想当然是值得推崇的,就像它们毕竟属于哲学的范畴,我也认同这些东西,就像前人所认同的一样,这本书想表达的必然也是这样。

思想的系统需要结构上的关联支撑,而这种骨架般的关联所表现的形式是:总会有一个部分即在下面的部分会托住另一个部分即是上面的一部分,它们不会相互倒置,而是下面的部分只会托住上面的部分,上面的部分并不会托住下面的部分,上面的部分什么都不会去托起。然而,单一的思想所表现的形式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如果是单一的思想,它的内容可能涵盖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甚至人类所知晓的一切,但它仍然会秉承有且仅有的一种原则,那就是保持极致完整的统一性,即便是为了便于理解,被人们分割成零散的部分,这些零散的碎片之间仍会保持一种微妙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表达为,每一零散的部分都能代表全体,就像全体会包含所有零散的部分,但是分散的部分之间不分首尾不分轻重。各个部分的思想均能够表达出整体的思想,而不是一定要了解全部内容才能对其中细微的部分拥有透彻的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有机体存在相似性,然而书籍在形式上是以行代表开始,由后一行代表结束,而有机体则不然,它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个方面总是相互矛盾相斥的。

《叔本华说欲望与幸福》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苦恼和争斗的世界?叔本华提出两条途径:是艺术的解脱,艺术具有超越自我和物质利害的力量,而达到无意欲的境界。第二是寻求永恒的解脱,唯有从根本上否定意志,基督教和佛教的苦修生活,即是一种否定意志的状态。这是现实中的人永远达不到的境界。

在二百多年以前,一个命运多舛的哲学家,不是为了他的荣誉,不是为了他的祖国,也不是为了和他同时代的人,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改变荒唐的世界,为了清除世间那些恶劣的虚伪的东西,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下了一本书。他就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论先河的叔本华。

这位“智慧异常剩余”的哲学家,加上他狂热的求知精神,在此时充分表现为他惊人的学习能力,使得他的脑子成了知识的大熔炉。1807年7月,他到科塔补习古典语文,在短短的六个月间,便获得教授们的交口赞誉,都预言他“将会成为出色的古典文学学者”。然后,他回到魏玛,心无旁骛地埋首书堆两年,取得了大学旁听资格,考进哥廷根大学,再转到柏林大学。实际上,语言方面也堪称是他的长项:从他的作品中再三再四对古典语言的推崇,我们不难判断他的希腊文、拉丁文造诣之高深;他的英语,可使英国人误把他当成老乡。叔本华曾几度计划同时翻译康德和休谟(英译德)的作品;他的法文,足可胜任翻译官之职。

1813年拿破仑的铁蹄踏遍全欧洲,法军进袭柏林时,叔本华逃难至魏玛,在中途被法军截留,充任翻译官。后来,他又学习西班牙文,并翻译了格瑞显的作品。学术方面,除了本行哲学,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骨相学、法律学、数学、历史、音乐等。从他做学问的态度来看,可知他对这些学科也是“颇有心得”,因为他听课时有记笔记的习惯,然后再加整理,同时附注自己的批评,一丝不苟。加之独特的个性和见地,他从不盲从附和,如果他认为教授的见解有失偏颇,立即就会不客气地指出教授的错误,他的哲学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建立起来的。无怪乎叔本华常自豪地说:“这就是我能够有权威,并能很光荣地讨论一切的缘故。人类的问题不能单独研究,一定要和世界的关系连带研究——像我那样,把小宇宙和大宇宙联合起来。”

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苦恼和争斗的世界?叔本华指出两条途径:是艺术的解脱,艺术具有超越自我和物质利害的力量,而达到无意欲的境界。但艺术的解脱,只是一时性的,且需具备天才的直观。第二是寻求永恒的解脱,唯有从根本上否定意志,基督教和佛教的苦修生活,即是一种否定意志的状态,求生意志显著的现象,不外乎是个体保存欲望、种族繁殖欲望和利己心。唯有达到这个境界才是永恒而完全的解脱状态,这是现实中的人永远达不到的境界。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经典作品选编。全书以孤独为线索,作者在孤独中思索,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命运、自由、救赎、文学、教育等人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满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被分为三类:来自外物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以及来自肉体的幸福。这种三分法在我看来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在我看来,人的命运出现差别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就是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拥有什么,即人拥有的财产和其他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是什么样的。就像大家都了解的,通过已了解的东西,一个人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是怎样的,或者更严格地说,他们是怎样看待他的,是通过他们对他的评价表现出来的,而他们的评价又通过人们对他的敬意和他的声望体现出来。

使人们在方面出现差别的是自然,由此可以断定,和另外两个方面的差别相比,方面的差别对于是否幸福的影响要更为重要。后面两个方面的差别只是人为的结果而已。

显赫的地位,高贵的出身,如王侯将相,与真正的人格优势,如伟大的心灵或高尚的情操相比,充其量不过是舞台上的王侯而已,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君王。

很久以前,麦特罗多洛——伊壁鸠鲁早的信徒,就曾这样说过,他的著作中有一章的标题也是这样:“幸福存在于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就整个人生来说,幸福基本的要素无疑就在于人的构成和人的内在素质。因为内心的快乐抑或是痛苦,首先是个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环境只是间接地对人生产生影响。”

因此,同样的外部事件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甚至即便外在条件大都相同,人们依然可以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人们对自己的观念、感觉以及意志有直接的理解,只有那些与生活有关的外部世界才能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塑造成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身观察的视角。所以,它对不同的人表现出的色调也不同。对于一些人来说,它贫瘠、枯燥、浅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意味深长。

《叔本华思想随笔》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稿选自《附录和补遗》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他全面论述了天才、命运、美学、性爱、伦理道德等人生思考的诸多方面,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通俗而有力地回答了人类一直求解的重要问题。叔本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蕞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托尔斯泰说,叔本华是以无与伦比的文笔,那种清晰的美感,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诉说了世界的真谛。托尔斯泰还说,叔本华的哲学已经把我们带到了哲学所能把我们带到的。

屠格涅夫的传记作者萨皮洛:屠格涅夫深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影响。

叔本华关于爱本质的观点对屠格涅夫所发挥的影响,其明显例子见于屠格涅夫的《春潮》和《爱的凯旋》。叔本华的思想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莫泊桑:承认自己是叔本华的崇拜者。莫泊桑对形而上学说的好奇,由于读了叔本华的著作而大为增强。叔本华的哲学还成为了莫泊桑的现实、感性的故事、小说的潜流。尼采:我是属于叔本华这样的读者:在读完叔本华书的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所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为止;他所说得每一个字词我都要听。……我很明白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写给我看。

托马斯·曼:叔本华作为意欲的心理学家,就是现代心理学之父。

瓦格纳:在四年里,叔本华的书从不曾离开我的头脑思想,到接下来的夏天为止,我从头至尾已研读了叔本华的书四次。叔本华的书对于我的整个一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瓦格纳把自己的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送给了叔本华。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叔本华: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思维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