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现千年科技重器,守传华夏文明薪火。2025年8月15日,《万茗堂·盛世浑天仪》馆藏仪式在南阳市博物院张衡博物馆圆满举行,《万茗堂·盛世浑天仪》0001号正式入馆馆藏。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南阳市博物院副院长黄迎光、万茗堂总裁郭雅琴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活动,南阳市广播电视台、南阳日报、china·陶瓷频道、大象网等官方媒体到达现场与所有人共同见证这一文明守护盛事。
浑天仪为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的天文观测仪器,是我国古代天文科技的重要代表,所应用的科学原理和精密的结构设计彰显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的智慧高度,是华夏文明对宇宙奥秘积极求索的永恒见证。
《万茗堂·盛世浑天仪》精准复原再现了1900年前这一科技瑰宝的原始风貌,通过创新形式让古代科技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旨在重续断裂的科技文脉。其正式入馆馆藏,让公众可以直接看到古代天文科技的恢弘成就,直观感受磅礴的华夏智慧,积极推动科技文化传承,专家学者以专业守护文明根基,企业机构等以创新活化历史瑰宝,观众以观看了解延续文化薪火,共同守护千年华夏文明。
上午10:00,馆藏仪式正式启幕。南阳市博物院副院长黄迎光在致辞中表示高度认可《万茗堂·盛世浑天仪》,认为万茗堂复原浑天仪的创举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他首先介绍了南阳市博物院张衡博物馆的历史地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教育基地,该馆致力于弘扬张衡科学精神。黄院长强调,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世界首台水力驱动天文仪器,领先西方1700余年,但近代以来历经劫难,虽经修复仍残缺不全。他指出,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战略,并提倡科教兴国,南阳市博物院升格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体现。
南阳市博物院副院长黄迎光
对于万茗堂以陶瓷技艺复原浑天仪的做法,黄院长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种创新形式让博物馆文物走入生活,使沉睡的科技智慧重焕生机。他呼吁更多企业像万茗堂一样,主动担当文化传承使命,通过现代创新方式激活古老文明。最后,黄院长表示期待与万茗堂继续合作,让更多文物通过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文化,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守护中华文脉,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万茗堂总裁郭雅琴发表讲话,表示正式将编号0001的《万茗堂·盛世浑天仪》捐赠给南阳市博物院张衡博物馆,与所有人共同守护中华科技文明火种。她介绍到多年来万茗堂整合陶瓷、书画、非遗等领域资源,持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人民日报社人民文化遗产认可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平台,并被授予“公益传播机构”殊荣。万茗堂先后完成地动仪、浑天仪等重要科技文物的复原工作。
万茗堂总裁郭雅琴
在谈到浑天仪时,万茗堂总裁郭雅琴强调这一融合天文、民俗、易经等文化精髓的科技瑰宝曾领先西方千年,却在近代面临失传危机。为此,万茗堂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专家团队,历时一年完成陶瓷工艺复刻,使这一“宇宙重器”以崭新形态走进现代生活。她表示,文化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呼吁公众通过了解文物、分享知识等方式参与到文明传承中来。未来,万茗堂将继续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更多文化瑰宝走进寻常百姓家,共同守护中华文脉。
万众瞩目中,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万茗堂总裁郭雅琴等人共同为《万茗堂·盛世浑天仪》举行正式的馆藏仪式,《万茗堂·盛世浑天仪》0001号正式入馆馆藏。随后,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万茗堂总裁郭雅琴分别接受南阳市广播电视台采访,就浑天仪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发表专业见解,具体阐释创新融合对文物活化的关键作用等。
万茗堂总裁郭雅琴(左)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右)
最后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带领嘉宾一同参观了张衡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院张衡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建址于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张衡的诞生和长眠之地。2024年5月,张衡博物馆并入南阳市博物院,南阳市博物院由二级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体现了国家对古代科技文物重器的重视与系统性支持。
《万茗堂·盛世浑天仪》正是基于浑天仪深厚的科技价值与面临失传断裂的现状,为传承科技文化智慧,响应 “科技兴国”“文化强国”国家战略,万茗堂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汪浩组建专家团队,在南阳市博物院众多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历时一年时间复刻浑天仪形制,以千年陶瓷技艺再现这一科技重器,让千年天文智慧走进当代生活,同时希望通过馆藏,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浑天仪这一文物重器。
守护华夏科技文明,需要代代相传的坚守;传承民族智慧薪火,贵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万茗堂·盛世浑天仪》正式入藏南阳市博物院张衡博物馆,展现南阳市博物院对其文化复原严谨性、真实性以及传播创新性的肯定。通过创新性复原与创造性转化,《万茗堂·盛世浑天仪》让沉睡千年的天文仪器重焕生机,是对“让文物活起来”国家方针的生动践行,博物馆文物由此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人人都可以成为守护者,让文物不再仅仅躺在书籍、静止于博物馆里,而是走进大众生活,所有人可以在生活中真实地看到、触到、感受到千年文化,真正在行动中共同守护华夏文明,在政府、学界、企业、公众多方合力守护下,华夏文明的薪火将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