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环球影城在我的朋友圈正式开业熟的人都聚在一起钻了进去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夏冰    发布时间:2021-10-02 18:20

国庆节,玩耍是主题今天,我们来谈谈与玩耍相关的话题

最近,环球影城在我的朋友圈正式开业,熟悉的人都聚在一起钻了进去。

不是,国庆的到来让环球影城更受欢迎,最近频频冲上热搜,其中最抢眼的是北京环球影城11期人均消费或3000元以上#在热搜中排名第一。

从前期公布的票价图来看,特定日子最贵的门票也只有不到750元,而环球影城相对亲民,允许带食物入园那么这2000元是怎么出来的呢

说起丢人,本的90后对《哈利波特》并没有太深的感情,认知也只停留在9.3%站,整理帽子和黄油啤酒。

不过笔者非常喜欢环球影业出品的电影,比如《谍影重重》和《美丽心灵》,都是经典电影,看了永远不会腻但是,如果真的想自掏腰包3000去一个游乐场,还是觉得不甘心

小时候,180元的欢乐谷已经让我很满足了现在口袋里只有一万,我还敢去这个大IP的游乐场吗

一个

500元环球刚刚进入新手村。

虽然近千元的票价饱受诟病,但毕竟深圳欢乐谷的票价已经是十几年前的180元了所以,十年后,有10个像欢乐谷那么大的环球影城,700元的票价也不贵

但是,这只是一张入场券,就像刚刚下载了一个游戏,进入新手村一样,真正值得花钱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

嗯,最重要的是开心。

每个人的想法都很一致,除了都是来这里,花你需要的,旅行就是为了好玩于是,为大家精心设计的消费策略来了

作为一个正常的上班族或者学生党,在工作日真的很难找到时间去旅游在这种情况下,中秋节,元旦等节假日是出行的首选,其次是周末

假期最大的缺点是人太多,除了票价要比平时贵200元。

本来想欣赏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世界,但是阴天下只能看到男人和女人本来想体验一下刺激的鹰马飞行过山车,但是在烈日下要排队两个小时本来想体验一下变形金刚火种的战斗,但是排队的时间很短

虽然我事先制定了策略,但我的计划跟不上变化,一开门就想冲进哈利波特的校园但现实是,一方面还没赶上项目第一波,已经开始排队,一方面,如果延迟太长,你会错过一段时间的表演

这时,旅游的消费心理开始作祟不管怎样,它来了额外购买500元VIP体验虽然要花1200元,但是不用排队就可以享受玩遍热门景点,还可以走快速入口通道

如果是一家人在这里开车,用VVIP购买私人VIP体验更划算1700元的价格可以包含三位游客免排队,优先IP互动,价值200元的停车服务服务,比人均VIP更实惠

这部分只是门票的额外费用,纪念品的大部分还没有算进去。

对于广大粉丝来说,哈利波特周围怎么可能没有波澜一件书院魔袍售价849元,一根互动魔杖售价348元衣服买了,围巾和徽章要同步搭配,然后469要搭配哈利骑的《光轮2000》同段的扫帚

如果你不是粉丝也没关系你也可以在《爪牙》和《侏罗纪公园》里买一张冰箱贴纸作为纪念即使你觉得买纪念品没用,也可以试试著名的50元黄油啤酒,不含酒精,老少皆宜或者试试查理巧克力工厂里陪伴他童年的草莓奶昔,或者《功夫熊猫》里的拉面英雄

虽然开头热搜提到的人均3000元消费肯定包含了旅游酒店的钱,但上面带大家云游环球影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在这样的消费策略和环境下,人们很难在不被情绪影响的情况下,在园区内增加大量的计划外消费。

2

越年轻越冲动。

环球影城并不是游客烧钱的唯一天堂在北京环球正式开业之前,北京环球的老前辈上海迪士尼乐园也很有吸金能力

虽然迪士尼没有披露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明确营收数据,但根据2017年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第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就超过了1100万。

根据某券商2017年的测算,上海迪士尼乐园淡季人均消费总额为2600元/人,旺季人均消费总额可达3100元/人粗略算一笔账,如果按酒店交通费和园区收入633.3604万计算,营收约126亿人民币

虽然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收入不全是华特迪士尼的钱,但真的很神奇。

而横向来看,疫情前的正常年份,2019财年,环球影城营收为59.3亿美元,占NBC环球营收的17.25%,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收入为262亿美元,其中仅销售商品和食品的收入就达到了60亿美元,财务报告也明确表示公园和体验的商品,食品和饮料收入的增加是因为平均游客支出增加了5%。

不过话说回来,人均消费这么高,什么样的人更愿意去这个游乐园。

按其性质来说,亲子家庭游客应该占最大比例,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即使是以动画片为主的迪士尼,在20—30岁无子女游客中也占了近50%。

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年轻人涌向操场。

一个字,火。

新开的网上名人店肯定是第一个去的,最辣的食物一定要先吃,你必须亲眼看看别人晒出的美景只要是网络上最热,朋友圈最热的,都会吸引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愿意

为此花钱的他们,也许是处在无忧无虑的大学时期,也许是没有背负房贷车贷压力一身轻松的上班族消费主义,享乐这种观念充斥着这些他们的大脑

就如法国社会学家在《景观社会》中的描述一样,整个社会生活都显示成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这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集合,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间而建立的关系。

景观就是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社会生活的时刻

而很多消费者也让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图像景观代替了真实生活,注重的都是它呈现出来的诱人景象,并选择为此消费。

尽管不太想承认,但是国内大部分的旅游都可以说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确实,从个人选择来说,大家确实有买或不买的权利,但无形之中,却被景区不合理的价格和隐形的强制消费所绑架了甚至在园区营造的消费氛围下,让本没有购买计划的你,还把钱掏出来的心甘情愿

而也就是这点最可恶,消费者在这种氛围营造下所花的钱,往往只是消费时一瞬的快感,冲动消费过后可能都沉浸在无比的空虚与懊恼之中,为什么花钱买了一个没用的东西

这样的现象也不仅存在于旅游之上,现在越来越火的各种年轻人经济也是蹭上了这种景观消费。

比如说近两年来才炒的火热的盲盒,多少人花59块钱买的真的是盲盒里那个塑胶小人,享受的仅仅是拆开的那个瞬间,千万!不要小瞧未知给人带来的快乐且不仅是盲盒,潮玩也是如此,原价几千的摆件竟然能被炒到六位数

在这种年轻人经济火爆背后的推手,到底是谁。

3

唯一的万恶之源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还是资本。

就跟推理小说里的逻辑一样,这个人死了谁最受益,谁就最有可能是凶手换到这个事情上,谁得到的好处最多,谁就是背后最大的推手

讲点广泛但是不普遍的事儿,最近iPhone13出了,尽管没有数据支持,但从身边的小范围来看,选择分期付款的人不在少数。

虽然现在说苹果高端已经有些不现实了,但在上一个鼎盛的手机时代,苹果确实是被捧成了高端的代表,否则割肾买苹果调侃又是怎么兴起的。

而这个坑,其实也不是消费者自己挖的,是为了销售和金钱的资本所宣传出来的,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精心打造,但又能让消费者乐意为此花钱的消费陷阱呢。

回到最开始聊到的环球影城上,小红书,微博上的大肆宣扬,朋友之间激烈讨论,这种热度无不在传达的一种不会吧不会吧,你连环球影城都没有去过的思想。

这种强烈的攀比心理也在刺激着底层的人性,现如今物质的社会里,无论穷富,人人几乎都在为了面子而活况且,现在的90后真的是有些债台高筑了,超前消费成了最新潮的习惯

从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的报告来看,18—29岁的消费者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且汇丰银行也曾表示,中国90后人群的债务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倍,各种贷款和信用卡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高达12万人民币

这么来看,前段时间把部分信贷产品接入征信体系也不稀奇,毕竟花得起却还不起的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冲动消费的问题。

这难道真是年轻的锅么。

并不,没有资本的刺激,又哪来的冲动消费呢。

意见领袖被资本从传播学玩到了营销学上,坏的不是这个意见领袖,多年以来国家爱心助农,直播带货确实给乡村振兴带来了贡献坏的是那些为了促进消费,用不买相当于没来,来都来了这样刻意的营销语气洗脑了很多缺乏主观判断消费者的资本

从环球影城开门的寥寥几日中就可窥见,在消费主义陷阱和消费氛围下,买VIP优享卡,排队抢哈利波特的巫师袍与魔杖,去几大特色餐厅吃饭都是最热门的消费。

而就算是吃饭,资本都没打算放过,最火的扫帚餐厅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问题,且不说消费者是不是因为在消费心理刺激下点多了菜而是在点餐前,园区是否提醒点单过多,在吃不完后,为什么又无法提供打包的盒子

就这件事情,无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很显然,为了促进园区消费的环球影城,并不打算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更别提为之提供解决方案。

4

结尾

国庆节到来,全国的人又开始流动了起来。

在去年疫情严峻的形势之下,人们也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国庆的这七天也成为了各年龄段每年翘首以盼的日子。

打工人可以趁着这几天充充电,放松一下自己,都市人可以摆脱现代的氛围,毕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前文如此批判旅行陷入了消费主义陷阱的本质,是因为旅行的本质是让紧绷的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非被资本绑架

从最近环球影城天天狂上热搜的状态也不难看出来,连威震天确实是真人扮演都能冲上热搜第一,资本利用了我们想要在假期休闲,渴望通过旅游精神放松的心理,有点为了暴力拉动消费无所不用其极的意味。

对这种资本的游戏,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想说一句收手吧阿祖!多把心思放在提升用户的体验上,有着天然风光或者是大热IP优势的景点,把游玩体验做到极致才是王道

毕竟,我们是要消费,但不要消费主义。

热搜:   
环球影城在我的朋友圈正式开业熟的人都聚在一起钻了进去